老祖冷笑道:“又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那套,让底层农民起来造反罢了。刘裕,你继续说,后来清朝是怎么亡的,而你说的那个能开天辟地,逆转乾坤的神一样的伟人,又是怎么建立起新的朝代的?”
刘裕平复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,缓了缓,沉声道:“好的,我现在可以告诉你,未来的中国是怎么会变成人民的天下的,慈禧太后在死之前,把光绪皇帝也暴毙身亡了,而清朝的皇位,留给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,这种大权旁落,必然会引发各方势力的争夺。”
“于是那些李鸿章为首的以前的团练首领们,想要把东南和南方之地的省份,变成他们洋务派的地盘,依托西洋列强尤其是英国和法国,实现割据自立,而在北方,京师,那些满族的宗室亲王则是想要趁机摄政,自己变成新的慈禧太后,原来掌握北方军权,编练新军的另一个汉族大军阀,名叫袁世凯的,这时候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风云人物。”
老祖笑了起来:“这清朝不是一向只信任满族八旗的吗,怎么会让一个汉族大军阀来掌了北方的禁军呢?”
刘裕摇了摇头,说道:“因为从英国入侵,打开国门开始,一甲子多的时间,已经证明了当年骑射无敌,纵横天下的满族八旗,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西洋科技的对手了,本身八旗子弟在入关建国二百多年后,也是腐朽不堪,吃着固定的俸禄,收着铁杆庄稼,哪还会有什么上进心,看看现在的世家子弟,就知道这些八旗子弟必然是腐朽堕落,而清朝在后期也失去了淘汰不堪重用的满族八旗,吸纳新的汉族精英与勇士加入的勇气和决心,所以八旗已经不堪用了。”
“在南方,多是那些团练首领,如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地方督抚来治理各省,而在北方,想要压制这些拥兵控地的南方督抚,靠原来的八旗兵,绿营兵,是根本不行的,于是在那变法维新之前,其实清朝就开始编练新式陆军,而这个袁世凯,就是在这个新军编练过程中,脱颖而出的一个。”
“这袁世凯是个通过科举而上位的读书人,并非行伍出身,但他弃文从戎,走上了武道,因为在这个时代中,学武反而比习文更有前途,毕竟是乱世,之前清朝强盛时期,满汉大将大帅中,也多是那种象谢玄,诸葛亮这样的儒帅,所以袁世凯用其学文的那种管理之才,用于治军,用于跟洋人打交道,并结交满族权贵,很快就如鱼得水,一路升迁,清廷要用他这个出身北方的汉人,来制约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出身南方的汉人重臣,在变法维新的最后决胜之时,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中的不少亲朋好友甚至是老师同学,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,得到了重用,以至于自己几乎独掌这禁军之权。”
“后来义和拳运动时,袁世凯又非常精明地称病回乡,既没有得罪义和拳一方和中下层的爱国志士,也没有得罪洋人与清朝上层,所以战后他复出之后,就成为了大权在手的北方大军阀,其门生旧部遍及整个北洋新军之中,而他的意志,也成了决定清朝生死的最大关键。”
“在八国联军入侵之后,南方的汉族士人们,或者说全国的士人们,几乎都对清朝失去了信心,而清朝想要学习西洋与东洋的先进科技与制度,在这个时期派了很多留学生出国留学,却恰恰给了这些人在国外集结一起,议论时政,最后发展到结党革命,准备推翻清朝的地步,因为去西洋的路途遥远,开销又大,相对较近的东洋日本,就成了留学生去得最多的地方,而日本的上层出于侵略中国的野心,给这些留学生大量的经费扶持,让他们得以秘密集会,以至于最后可以公开在校园内反表各种反清言论与集会,支持他们把清朝作为一个异族殖民的政权给推翻,打倒。”
老祖笑道:“这是任何外部势力想要推翻一个内部政权时都要做的事,就象汉朝强大之时,对于那些来长安留学的番邦贵族子弟们,也是极尽洗脑之能,要的就是他们回去后一来不与中原政权为敌,二来尽量与当地旧势力产生冲突,最好是引发内战,以使其不对中原政权构成威胁。”
“这日本算是也学到了中原老祖宗们昔日的制夷之术啊。只不过,按你这说法,袁世凯的子侄是在日本留学,也受到日本的影响,准备回来造反了?”
刘裕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不是的,袁世凯位高权重,和李鸿章这些重臣一样,他们的子侄还不至于留学日本,去日本的,那些往往是中下层官员的子弟,比如郡守,县令级别的,这些人的思想比较激进,对于满汉的民族之争,特别敏感,日本这时候又把昔日清军入关,建立朝代时的那些屠杀往事给翻了出来,搞得这些年轻人,都是二十上下血气方刚的读书人,气愤不已,有些人就建立了革命党,想要彻底推翻清朝,驱逐满族,重新建立汉人的朝代。”
老祖哈哈一笑:“推翻清朝没啥问题,确实该亡,但驱逐满族又是什么鬼?关东的辽东之地不要了吗?漠南代北的草原也不要了?那日本人可是要乐疯了,他们这是要一步步,一块块地肢解,吞并中国啊。”